未分類

尋覓陳氏遺稿-找九宮格交流-文史–中國作家網

《甲戌漫筆》手稿首頁

1939年暮秋的一天,四川江津城中一個舊書攤前,一位穿戴簡單長衫的老者正目不斜視地翻閱著幾冊狼藉的舊文稿。老者個子不高,背微駝,頭發斑白,面龐清癯,兩眼有神,顯得很是慈愛。從他的臉孔臉色可以看出,他對面前的文稿頗感愛好。訊問了價錢后,他便把那些文稿買了上去,然后遲緩地分開了。

過了不久,攤主才了解,本來這個神志憔悴卻又心胸非凡的白叟,居然是“五四”新文明活動的主將陳獨秀。

陳獨秀離開江津,連同他購置舊文稿的新聞,很快傳遍了全部江津城。舊文稿的作者是當地前清進士楊魯丞,楊魯丞的孫子楊慶余也傳聞了此事。楊慶余一向想出書祖父的遺著,但后來文稿喪失了,此次得知祖父遺稿掉而復得,並且是被年夜學者陳獨秀購得,便約請個人空間陳獨秀遷居楊宅,同時請求陳獨秀輔助收拾楊氏遺著,陳獨秀應允上去。于是,陳獨秀住到了楊宅。

陳獨秀是1938年8月離開江津的,他先是住在江津城東的郭家第宅內,后又搬到江津城西門外30余里的鶴山坪施家年夜院,可是這兩處對于有疴在身還要寫作的陳獨秀都不合適。

楊宅是清朝二甲進士楊魯丞的舊居,周圍由石條砌成的高墻相圍。衡宇雖陳腐濕潤,但周遭的狀況比擬安靜,且家中多有躲書,陳獨秀很愛好宅內的周遭的狀況。住下后,他曾應用楊家的那些躲書研討文字學題目。至于為楊家收拾《楊魯丞師長教師遺著》之概況,后來魏立功師長教師在《江津楊魯丞欽士師長教師遺著五種》跋語中論述甚詳。

在中國近代史上,陳獨秀是以“五四”新文明活動的主將和中國共產黨的主要開創人、晚期魁首著稱于世的。也恰是由于這方面的緣由,他平生被捕五次,最后一次是在1932年10月16日,他被關押在南京山君橋模范牢獄里。

由于陳獨秀在獄中停止了包含盡食的各類斗爭,他才獲得了一小我住一間單房的待遇,答應他看經、史、子、集方面的書,還答應他寫作。于是,陳獨秀開端了已荒涼多年的文字學研討。

據與他同獄的濮清泉在《我所了解的陳獨秀》一文中所說,陳獨秀的牢獄生涯是如許的:他房里有兩個年夜書架,擺滿了冊本,經、史、子、集每樣都有一點兒,但他對文字學最有愛好,成天靜心鉆研《說文》……此時的陳獨秀沉醉在文字學的研討之中,完整忘卻了本身是一個服刑犯。

從1932年進獄至1942年離世,在這長達十年的時光里,陳獨秀一向沒有放下他手中的筆,辛苦地耕作著。十年之中,著作頗豐,且皆為文字學研討。那么,他的這些手稿著落若何呢?

1

最后十年著作頗豐

在獄中,陳獨秀給本身制定了一個著書打算,擬在兩三年內撰寫《現代的中國》《古代中國》《道家概論》《孔子與儒家》《耶穌與基督教》和《我的回想》等書稿。但從現實情形來看,由于他對文字學研討有愛好,又有扎實的功底,所以現實完成的著作也是以文字學研討為主,即便未完成的也都是與文字學研討有關的。

1937年,抗日戰鬥迸發,陳獨秀被釋出獄。他的寫作打算沒有完成。于是,陳獨秀帶著他的伴侶潘蘭珍和在獄中所寫的稿件,于1938年8月輾轉離開江津縣,持續開端他的寫作生活,直到1942年5月27日離世。

那么,陳獨秀從1932年至1942年的十年中,著作情形是如何的呢?這十年傍邊與陳獨秀交往良多,且在他往世后輔助收拾其遺稿的有魏立功、臺靜農,擔當起處置陳氏身后事宜重擔并為陳氏遺著出書之事多年繁忙的是何之瑜。據他們的考據,陳獨秀這十年的著作重要有:正式完成并頒發了的《中國現代說話有復聲母論》《〈荀子〉韻表及考釋》《廣韻東冬鐘江中之古韻考》《實庵實說》《孔子在中國》等,已完成(后刊有油印本)和未完成的(有的后來經改寫出書)《古音陰陽進互用例表》《連語類編》《屈原韻表及考釋》《晉呂靜韻集目》《識字初階》《干支為字母說》和《甲戌漫筆》等,別的,還有《以右旁之聲分部》和《玉旁字之研討》等著作打算。那么,這些遺稿的著落若何呢?

據何之瑜《陳獨秀師長教師病逝始末·后記》載:“遺稿之收拾:關于文字學、聲韻學,已請魏立功傳授擔任收拾;容署約臺靜農、方孝博兩傳授來津,餐與加入初步任務。將遺稿中關于文字學及聲韻學如《小學問字教本》《連語匯編》《古音陰陽進互用例表》等十余種,及尚未成編、零碎遺稿,均分類掛號,并抄寫正本,以支出版。”

關于陳獨秀師長教師去世后的遺稿收拾和有關出書事宜,著名學者沈寂在《陳獨秀與商務印書館》一文中有更具體的記敘:“陳獨秀去世后,即由何之瑜、魏立功、臺靜農、方孝博在江津對陳的遺稿做了掛號編號任務,文字學及聲韻學方面的由魏立功收拾,散文與詩詞流失較多,彙集不易,擬由臺靜農,并擬請陳鐘凡餐與加入彙集。其他政治思惟的論文,早已表露于各類刊物者,征得家眷批准,暫不加收拾。最后由何之瑜總其成。何氏至1943年4月19日編成《獨秀叢著目次》,分寄陳獨秀生前友人征求看法,那時駐重慶的商務印書館總司理王云武悵然應允出書。不外他說在此不克不及付梓,必需到戰鬥停止。1945年japan(日本)宣布降服佩服,何之瑜又往找王云五。王對他說,‘仲甫師長教師的遺著,商務必定出書,但必需要等三個月’。”

何之瑜1946年由江津到上海,專事收拾陳氏遺稿。此時胡適已由美國前往中國,并出任北京年夜黌舍長。即由陳鐘凡致書介紹,告知他何之瑜正在收拾陳獨秀的遺著,請求胡適托滬上友人對何之瑜的生涯加以看護。胡適由此對陳獨秀遺著的收拾任務有所清楚,并提出了本身的看法。1947年秋,何之瑜將《獨秀叢著目次》改為《獨秀叢著總目》,把陳獨秀一切著作所有的列進。分十二冊。計有:古音陰陽進互用例表及其它(凡八篇)、實庵實說、小學問字教本、中國拼音文字草案(手稿)、獨秀文存一集(匯集五四時代的文字)、獨秀文存二集(匯集公民反動時代的文字)、獨秀文存三集(匯集托派時代的文字)、獨秀文存四集(匯集抗日戰鬥時代的談吐及南京牢獄的部門學術論著)、獨秀詩存(手跡及抄稿)、獨秀手札(手跡及抄稿)、甲戌漫筆(包含1934年在獄中所寫漫筆和音韻文字雜記以及古史資料等)、獨秀叢著拾遺。

1948年5月,何之瑜移居上海,在此前后編纂《獨秀叢著》,其間,他曾三次寫信給胡適談陳獨秀遺著出書事,并盼望他能寫序。1948年6月15日,何之瑜寫給胡適的信中說:“師長教師,最主要的是您應允為《獨秀叢著》寫‘總序’,無論若何,要請您在比來這一周寄來,由於商務已排好、校好《叢著》的第一冊,只等您的總序離開,就頓時出書。其次,是立功師長教師曾經回北年夜事,您天然不會給他過火的任務,像臺灣那么忙,所以我要他無論若何在比來這三個月以內,把他一年前應允為商務繕寫仲甫師長教師遺著《小學問字教本》的任務完成”。

從這封信可知,1948年6月間,陳獨秀的遺稿均已收拾終了,并已交付商務印書館,並且已排好《叢著》第一冊,《小學問字教本》原稿尚在魏立功的手中。此刻,北平已在國民束縛軍的重重包抄之中。1948年12月15日,胡適搭乘搭座南京派來的專機匆促分開北平,陳獨秀遺著的出書打算也被棄捐上去。

也就是說,陳獨秀的遺稿,除了魏立功師長教師帶走的那部《小學問字教本》原稿和現躲筆者處的《甲戌漫筆》手稿及一些未完成文稿(即:《獨秀叢著目次》第十一),其余部門最后呈現的處所理應是商務印書館。

2

何報酬陳氏繕寫文稿?

魏立功帶走的《小學問字教本》原稿的著落若何呢?我曾與魏立功師長教師哲嗣魏至少次切磋。最后一次是2004年5月14日上午。抗戰時代,魏至與其父曾在四川江津棲身過,他們一同探望過陳獨秀,他對陳獨秀的字體、筆法作過研討。當我告訴他陳師長教師的《甲戌漫筆》等手稿在筆者處時,他幾回再三吩咐便利時帶上一不雅。當我掏出陳氏手稿時,魏至確定地說:“此陳氏手稿無疑!”對于此中幾冊非陳氏手筆,問及魏至,他剖析說,或許是陳師長教師的夫人潘蘭珍密斯所為。并說,他的母親就已經輔助魏立功繕寫稿件。我又問:“聽說潘氏不識字?”魏至說,她跟了陳師長教師十多年,應當會寫字的。

最后我問他,有些材料說,魏立功曾為陳氏抄校文稿時,魏至略顯衝動,說:“這是不成能的。”緣由有二:一是從陳獨秀的為人和性情看,不成能提出這個請求;二是那時魏立功其實太忙,最基礎得空。此外,魏立功活著時從未談到過此類工作。陳獨秀往世后,一切文稿均由何之瑜保管,1946年,何之瑜將陳氏手稿《小學問字教本》交魏立功并囑其手校謄清以備出書,魏立功辭謝不失落,才接收上去,這是現實,但因赴臺灣普及國語,得空往校,更無時光謄清。后往返到北年夜,北平束縛期近,亦得空做此事。1952年,魏立功將此稿上交時任北京年夜學中文系主任的楊晦。至今魏至仍保留北年夜開具的收據。魏至還說,那時收存者是吳曉鈴師長教師。當問及這部書稿此刻能否尚在北京年夜學時,魏至說,這么多年來,他一向想親眼看一看這部書稿的真臉孔,但一向沒有如愿,他還囑我想措施探聽這部手稿能否就在北京年夜學。

按《獨秀叢著總目》,筆者所躲陳獨秀的部門文稿,是《總目》中的第十一冊,即:《甲戌漫筆》(包含1934年在獄中所寫漫筆和音韻文字雜記以及古史資料等)。何之瑜對此部門亦有編號,按編號應為十八件,此中缺四件,并有六件為別人謄清本。

陳獨秀師長教師的遺稿能否有人所抄所校?顛末對所躲《甲戌漫筆》等十余種“零碎遺稿”的研討,聯合《小學問字教本》的命運和魏至的說法,我以為“分類掛號”是確定的,但“抄寫正本”尚無依據。假如這些底稿有別人謄清,那么這小我畢竟是誰呢?為了弄明白這個題目,我已經帶著這些底稿訪問過北京新文明活動留念館、魯迅留念館和前文提到的魏至師長教師,1對1教學說法紛歧。有的學者說,像是許壽裳的字,并揣度稱陳獨秀在南京獄中時,許氏亦在南京供職,并時常看望陳獨秀。另一說法猜忌是潘蘭珍所為,我對此說不認為然。來由是,陳獨秀的“零碎遺稿”中的幾冊謄清本的書法,仍是有必定功力和底蘊的。聽說潘蘭珍本不識字,即便顛末陳獨秀的領導會寫字了,但要到達這般程度,仍是令人難以相信的。

我以為,繕寫文稿還有其人,這小我是陳獨秀的三子陳松年。陳獨秀有三個兒子,老邁陳延年,與周恩來同為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倡議人之一,歷任中共江浙區委書記、江蘇省委書記,1927年被公民黨殺戮,年僅29歲;老二陳喬年,是最早一批中共黨員之一,歷任中共中心組織部副部長、中共湖北省委書記,1928年被公民黨殺戮,年僅27歲;老三陳松年是陳家父子中獨一未從政者,所以最后守著父親并為其送葬的且年年省墓的就是這個小兒子。也就是說,在陳獨秀性命的最后十年里,在他身邊的親人只要潘蘭珍和陳松年。陳松年為父親謄清一些文稿是道理之中的工作。年夜部門文稿都是用通俗的縫衣線“裝訂”的,這個是潘蘭珍所為,不會有什么疑問。

就誰是繕寫陳氏文稿之人,我曾經由過程上海社科院的任建樹和陳獨秀的外孫吳孟明獲得了聯絡接觸。我給他寄往了《甲戌漫筆》首頁的照片和別人代抄的文稿照片。吳孟明在回信中說:“前此曾見何之瑜編《獨秀叢著總目》有《甲戌漫筆》條目,惟不知其內在的事務,更不知其著落。幸現在先舅祖此遺著遺墨終不致被沉沒,師長教師功莫年夜焉……所云抄件非潘蘭珍所寫,固然。抗戰時我們全家在瑜伽場地江津,了解潘沒有寫羊毫字的基本,倒很能夠是陳松年抄的。我曾見松年叔寫的隸書,寫得很好。實在松年叔是個極聰慧的人,日常平凡一向平實而低調。”

當然,這也只能算作較為無力的佐證罷了,畢竟能否,還有待進一個步驟的論證。

上述陳氏文稿,惟《甲戌漫筆》是陳獨秀手書之脫稿。“甲戌”年是平易近國二十三年(1934),這一年是陳獨秀進獄的第三個年初,也就是在這一年,公民黨的最高法院以“迫害平易近國罪”判處陳獨秀有期徒刑8年。所謂“漫筆”是“五四”活動以來非常風行的一種散文情勢,屬于筆記文學。《甲戌漫筆》,是陳師長教師在公民黨的牢獄中寫成的,可是,我在讀他這本洋洋灑灑六萬余言的高文時,感到到他在寫這本書的時辰,心境是放松的,假如不是處于心手雙暢的狀況,是寫不出的。

3

筆者加入我的最愛了《甲戌漫筆》

陳獨秀暮年完成的最主要的學術研討結果是《小學問字教本》,而《甲戌漫筆》則是另一本極為主要的學術著作。

眾所周知,《小學問字教本》手稿至今著落不明,傳播于世的是1940年由國立編譯館油印的《小學問字教本》的上編(共印了50冊)。可以說,《甲戌漫筆》是迄今發明的獨一一本陳獨秀著作原稿,也是現躲筆者處的十幾冊陳獨秀手稿中的獨一脫稿。

陳獨秀對音韻學和文字學有很高的成就,這是內行們公認的。《甲戌漫筆》最年夜的特色是集古史、訓詁為一體,以漫筆的情勢,卓然成書。這恰又合適他“對音韻學,文字學的研討直接有助于對中國現代社會的研討”的不雅點。在這個方面,《甲戌漫筆》多有實行。

《甲戌漫筆》開篇以西人讀“japan(日本)”發音談起,天然地過渡到中國現代多數平易近族的說話、姓氏的成長演化經過歷程與世傳百家姓的關系,然后以《史記》《說文》和本身的所見所聞考據了百家姓之外的稀見之姓。這一部門大要占全書的五分之三的篇幅。

陳獨秀對中公民族史有深刻的研討。他從現代茶字的讀音、茶和荼字音義的改變,引申到古苗人與東南戎、狄、羌等多數平易近族之間的汗青淵源,對東南、東北等大批的現代地名及歷代回屬等停止了考據。對各平易近族、地區、支系、源流等,陳獨秀均以扼要的說話作了考據。如:對東胡、鮮卑、烏桓的考據。東胡在戰國時運動于今灤河下游以東地域。戰國后期,向北遷移,秦初構成了部落同盟,與匈奴對立,漢初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部落疏散,退守烏桓山的一支稱烏桓;退守鮮卑山的一支稱鮮卑。陳獨秀考據時援用了大批的史籍材料,如《竹書編年疏證》《尚書》《年齡公羊傳疏證》《左傳》《史記·匈奴傳》《晉書》《戰國策》《魏志·官氏志》……還有大批的音韻學、文字學方面的文獻材料,紛歧一羅列。

《甲戌漫筆》不只集中表現了陳獨秀的文字學功底,並且充足表示出他的書法成就。從書法藝術角度看,其手稿雖時有外文和篆隸,但節拍綿延,趁熱打鐵,在章法的掌握上和字體的選用上也是為所欲為,不作設定,一任天成,可謂極端出色的書作。

陳氏編定《楊魯丞師長教師遺稿》,現存筆者處三冊,三冊分辨為:《說文假借例釋》《說文札記》《說文逸字考》。《說文假借例釋》的前半部,是陳獨秀在楊氏原稿上修正的。當時,陳獨秀方才住進楊家的石墻院,他對楊氏遺稿的評價是:“混亂無章沒關系,稍加收拾,就有理有章了。”這個階段,他對楊氏遺稿還持確定立場。而《說文札記》全稿,陳氏修修正改的處所良多,且有陳氏刪失落并本身添加處。據此,可作出如許的猜測,此時陳獨秀已接收了章太炎的不雅點,“混亂無章”的楊氏遺稿,僅靠在其原稿上修修正改是不可的,只能依其思緒和不雅點,從頭修訂手編。

陳獨秀破費一年多的時光瀏覽收拾楊氏遺稿,逐步沒了愛好,“開端看還不錯,看多了,就不合錯誤胃口了”。依據陳獨秀的性情,“不合錯誤胃口”的工作,就是用“八抬年夜轎”往抬他,他也不愿做的。聽說,陳獨秀把本身對楊氏遺稿的見解,對楊氏后人講了以后,楊氏后人很不興奮。既然再也不想往收拾楊氏遺稿了,那么,憑著陳獨秀的性情和為人,白住楊家的屋子是不成能的,付房租的工作,也就瓜熟蒂落了。

陳獨秀把握翰墨的天稟一如其治學鮮活的奇特作風,筆者所躲陳獨秀手澤皆為文稿,因觸及文字學的研討,文稿中攙雜著浩繁的籀文、小篆結體,表示出多種書寫作風,行、草、隸、篆樣樣可不雅,皆熟練自若,有著光鮮的小我作風。

這里有一點應加以闡明,盡管陳獨秀的書法成就很深,但他從未將本身作為書法家來看待,也沒有相似康無為暮年以寫字為生的經過的事況。即便暮年以文字研討為專門研究任務,他也未將寫字作為營生的手腕(憑名望和程度,他是完整有這個前提的)。是以,其年夜幅傳世作品多少數字未幾,且年夜都是應付之作。而可以或許真正表示其書法程度的,以筆者看來,應當是他的文稿和信札。

《甲戌漫1對1教學筆》和其他的零稿,從書法角度上乍看并無驚人之處,但細讀之下,不單書寫上字字珠璣,並且是行氣及通篇的氣味也使人擊節稱賞。筆之揮運恣肆率意,字勢宏偉、豐滿,盡無柔弱之病,當是陳氏最真正的天然的吐露。我曾在夜深人靜時用縮小鏡細心不雅之,愈令人覺得聚會場地高雅之氣、堅毅之氣劈面而來,小字縮小后能有年夜氣概是難事、是破例,即便是專門研究書法大師也是難認為之的。

留下一個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