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九宮格共享空間四庫全書若何選印?–文史–中國作家網
袁同禮往南京就四庫全書影印事進獻看法,于8月3日返北平。他與記者專門談及:“本館為貫徹此項學術上主意起見,特印行《影印四庫全書罕傳本擬目》,分寄國際外學術機關及躲書家,征求看法,一月以來,各方復書,分歧贊成,足征本館之主意,已成學術界之配合主意。
袁同禮
1933年6月6日,南京公民當局行政院會議經由過程了教導部提議的影印四庫全書未刊珍本一案(《影印四庫罕傳本 確為文明上之主要進獻 袁同禮昨晚抵京》,《華北日報》1933年6月25日)。6月22日,天津《至公報》頒發了商務印書館承接影印四庫全書的新聞(1933年6月22日第一張第三版),而天津《國聞周報》報道說:“此次華北不寧,北平文獻多運至南邊,文淵閣四庫全書亦在其列。是以遂有影印未刊珍本之議。此工作經行政院經由過程,由教導部特派中心藏書樓準備處主任蔣復璁,至滬與商務印書館簽署影印刊行正式合同。合同系于六月十七日簽署。”(《一周間國際外年夜事述評》之《四庫全書珍本影印》,天津《國聞周報》第十卷第二十六期,1933年7月3日)
而那時的北平藏書樓副館長袁同禮對此事頗有興趣見,特于6月24日離北平赴南京,向當局陳說看法。他在離日常平凡對記者頒發說話說:“四庫罕傳之本,不外三百馀種,內裡宋元明人集,占三分之二。今抽出影印,實為學術界的之急切請求。……倘將此三百種四庫罕傳之本,均照四庫款式,逐一為之影印,仍難免為一積極有意識之措施,蓋四庫本經館臣篡改之處,紛歧而足,而近年以來,發明之秘本秘籍,遠勝于四庫本者,不在多數。……亟應以此項最古之本,影印傳播,以存古書臉孔。今如晦氣用此項極主要之新發明,而依然照四庫底本,匪特有‘開倒車’之號,而尤貽誤后人,真所謂‘刻書而書亡’。此三百馀種四庫罕傳本,除一部門可采用四庫本外,(文淵或文津,尚待專家研討,)其馀之本,應盡采用舊刻或舊鈔,最古或最足之本,以取代之。事關專門研討,已由本館趙萬里君制成草目,經本館同人研討后,并由李木齋(盛鐸),傅沅叔(增湘),張菊生(元濟),陳援蓭(垣),董授經(康),周叔弢(進),張 庾 樓(允 亮),章 式 之(鈺),倫哲如(明),邢贊庭(士襄),諸人餐與加入看法,以期完整。不久并在本館館刊頒發。自己歷來主意將四庫存目及四庫向未著錄之書,摘要影印。此項冊本之加入我的最愛,國內以北平藏書樓為中間。今春法國漢學家伯希和氏在日常平凡,亦認可此種文獻之搜求,內近年來中國粹術上之主要進獻。如能將其影印暢通,較四庫罕傳之價值尤為嚴重如此。”(《袁同禮談影印四庫全書 袁同禮昨赴京向政府供看法》,天津《至公報》1933年6月25日第一張第四版)
蔡元培
北平藏書樓為此特殊印行袁同禮與趙萬里所編之《景印四庫全書罕傳本擬目》,爭求國際學者看法。并由館長蔡元培與副館長袁同禮為此致函教導部長王世杰,提出“四庫全書未刊珍本”,加“未刊”之名不當,“以本館近年所收宋元明舊刊或舊鈔之本,逐一比勘,四庫本篡改摧毀之處,紛歧而足。今茲影印,凡有舊刻及舊鈔足本,勝于庫本可以取代者,允宜采用原帙以存古書原來臉孔”。而教導部長王世杰在復函中說:“未刊者三百馀種,雖見著錄,刊于宋元,而傳播已少,有同未刊,是命名為四庫全書未刊珍本。”“又四庫所收,非盡善本,但板木究查無限,采訪尤費時日,善本雖有,乞假非易。且以庫本與刊本并印,與通俗叢書雷同,恐教學場地不符此次印行四庫存其本相之原意。並且四庫以價值定其往取,不雅點分歧主意難同一,而于未刊本中重加選擇,則未被選之未刊本,永淪于未刊。及今不印,散佚堪虞。預約下訂組織一委員會,核定目次,藉收各方宏議,以定往取。現因印行四庫全書未刊本,已成定議,不便更改,而印行四庫藍本,亦屬要舉,無妨并行。”并說,“關于籌印四庫藍本事宜,能否請北平藏書樓擔負”[《補白:關于影印四庫全書之兩篇文章》:“茲悉袁氏曾與蔡元培聯名具呈教導部,陳說看法,教部則似未能采納。是以北平藏書樓似否仍參加一起配合,亦成為題目。茲錄蔡袁兩氏與教部來去兩文如次。”天津《國聞周報》第十卷第三十二期(1933年8月14日)。《北平藏書樓館長及副館長上教導部呈》(二十二年七月五日),《教導部長復蔡袁二君函》(二十二年七月十九日),天津《至公報》1933年8月14日《文學副刊》第二百九十三號)]。顯明教導部不接收北平藏書樓“以善本取代庫本”的提出。
袁同禮往南京進獻看法,于8月3日返北平。他與記者專門談及:“本館為貫徹此項學術上主意起見,特印行《影印四庫全書罕傳本擬目》,分寄國際外學術機關及躲書家,征求看法,一月以來,各方復書,分歧贊成,足征本館之主意,已成學術界之配合主意。自己在滬時,曾與蔡孑平易近師長教師聯名上教導部一呈,滬上精曉目次版本之學者,如董康,張元濟,徐乃昌,劉翰怡,葉恭綽,冒廣生諸師長教師均力贊此項主意,并由葉君主稿,聯名致函教部,進獻異樣之看法。”(《影印四庫全書 應聘通人嚴定往取 藉搜集思廣益之效 蔡元培袁同禮向教部提出》,《華北日報》1933年8月4日第七版)天津《至公報》8月14日在《文學副刊》也刊載了袁同禮與向達合寫的《選印四庫全書平議》,以及王重平易近的《論教導部選印四庫全書》(袁同禮與向達此文也刊于《北平晨報》1933年8月14日第十二版《北晨學園》;該版8月15日還刊有謝國禎、李益華、劉節、譚其驤、胡叫盛等人就統一話題撰寫的文章;8月19日又登載王庸《四庫全書的價值和影印》;《北平晨報》又把1933年8月21日、22日《北晨學園》辟過“會商選印四庫全書專刊”)。
陳寅恪
1933年8月11日,有陳寅恪餐與加入的二十五位學者致函教導部長王世杰,提出對影印四庫全書的看法:
雪艇師長教師部長年夜鑒:近報紛紜傳年夜部有籌印《四庫全書未刊珍本》之議,且將開端任務矣。宣傳文明,扶攜提拔學術,無任敬佩。惟此事體年夜,非徇一二人之意所能立致,茲有二事,未敢默爾,謹為師長教師陳之,管龠之見,或有補于萬一,幸垂查焉。
(一)四庫全書有他本可用以替換者應采用他本也。考四庫成書時,館臣肆舞蹈場地意篡改,有惡其內在的事務不雅觀馴者,如周南山房集之刪疏文周孚蠹齋,鉛刀篇之刪禱雨文是也。有惡其行文對隱諱者,如黃宗羲《明文海》,凡明人制夷御侮之作,多加刪落。以底稿《明案牘》比勘,便可了然。其著例也。此外宋元人文集奏議中精煉語,為庫本掉書者,又何止千數,而卷數之增出顛倒,序文之刊落改削,更無論矣。有據殘本進錄而原書尚存天壤間者,有據輯本進錄而所輯實未完美者。凡此各種,目次學家類能言之。今茲選印,似應向國內外公私躲家及專門名家廣征看法,嚴定往取。一切各書無他本可代者,則匯為甲編,以示別于他書。至其他各書,雖晚世無覆刻本,然宋元明舊刻,或舊鈔具在,較庫本超出跨越百倍,或即庫本所自出者,則匯為乙編,與甲編之書,互為表里,相輔而行。甲乙兩編,擬命名曰四庫萃珍,(或以他名代之亦可)而詳著編纂改造之旨于凡例中,以昭示后人。這般則二難并矣。
如謂乙編之書,既非庫本,似不用與甲編合印,以昭齊截。實則甲編之書,悉用庫本,本已無甚價值可言,今有乙編輔行,使甲編之書為之減色,國內外學人必奔忙相賀,使全國后世知年夜部籌印此書之顛末,非輕率將事者可比,豈不善哉。如謂乙編之書征集非易,善本無限,烏能立致?此亦過慮。且中國版本目次之學,至本日而極盛,國際固不乏精曉斯學之士,國外亦有聞風繼起者。關于查詢拜訪編制諸項,盡可聘請專門名家,或委諸以躲舊刻善本書著稱之公私藏書樓與中心藏書樓,配合擔任打點。限以時日,事必能成,長短得掉,在此一舉。此愿為師長教師告者一也。
(二)四庫全書“未刊”本稱號,及范圍內在的事務應重加考量也。查四庫全書,據底稿進錄者,為數無多。即輯自永樂年夜典或錄自手本者,那時亦大略有刊本或覆刻本。第歷世長遠,遂埋沒不傳耳。茲所編印,如統以“未刊”為名,似欠考慮。不如以北平藏書樓近編之罕傳本目,以“罕傳”為名,較合于邏輯也。如謂“未刊”云者,乃廣義的而非狹義的,則廣義的“未刊”究至何代截止。謂截止于明代以前耶,則何解于近出之中心藏書樓所輯擬目中,亦有明人著作在內。謂截止于明清以前耶,則書雖刊于明代,而傳世之希奇,不亞于宋元舊刻。如《北河紀》《滇略》等書,何故悉未采進。且中心館擬目中所收宋元人著作,如經部之石鼓論語問答,四書管窺,史部之承平治跡統類,年夜金德運圖說,熬波圖,子部中之資政要覽,集部之苕谿集,山房集,本堂集等,皆有同光后單刊本,或叢書本,何故又悉行列進?似此牴觸支離,殊難索解。似應本日聘請通儒,從長考量,不然徒令外人齒冷。此愿為師長教師告者二也。
此上所舉,均系燃眉之急,務希師長教師等本學術公器之至意,采愚者一得之靖獻。弟等不敏,于簿錄之學,粗涉藩籬,自當勉盡綿力薄材,共襄年夜舉,以底于成。文明前程,實利賴之。敬布戔戔,諸希見諒。專此順頌道祺。李盛鐸,陳垣,顧燮光,沈士遠,張允亮,顧頡剛,朱啟鈐,徐鴻寶,劉復,葉恭綽,馬廉,湯中,董康,冒廣生,陳寅恪,傅增湘,馬衡,陶湘,江瀚,徐乃昌,趙尊岳,朱希祖,張之銘,劉承幹,沈兼士仝啟。[《影印四庫全書 學術界否決 葉恭綽等再向教部提出》,天津《至公報》1933年8月16日第一張第四版,同日《北平晨報》、天津《庸報》,21日《國聞周報》也有類似報道]
這封南北學者致王世杰的看法書,顯明后面組織倡議者是北平藏書樓。依據8月3日袁同禮說話,執筆者是葉恭綽,然后北平藏書樓聯絡南北學人來簽名。而顧頡剛在日誌中說:“在報端見董康領銜上教導部書論四庫全書事列有予名,事前未商批准。”(1933年8月15日,《顧頡剛日誌》卷三,第78頁)不明白陳寅恪能否也屬于此類情形。關于影印四庫全書事,教導部與北平藏書樓看法相左。張元濟致函袁同禮、趙萬里等會商此事,看法與教導部雷同,袁同禮也復函回應。
張元濟
張元濟信中說:“守和(袁同禮),斐云(趙萬里),師長教師年夜鑒:敬復者,昨得斐云兄十一日手書,展誦祗悉,影印四庫未刊本,二公主意擬用善本替換,并結合南北各學術集團及各地學者,本日曹具公函,向教導部政府提出,甚盛甚盛。惟弟竊認為茲二事者無妨兼營并進,而不用并為一談。”“至以善本代庫本,則管見竊認為不用,且于事勢亦有所不克不及。善本難遇,乞假尤難,往復商議,更多耽誤。如是則不雅成無期,且善本亦正無限。先得一明本,認為可以替換矣,不多而有元本出,又不多而有宋本出。若以明本自畫,則于目標有違,若必進而求元本,更進而求宋本,則不雅成更無期。故弟竊認為二公卓識與教部原意,分之兩利,合之兩妨。”[《補白:張元濟對影印四庫全書看法——張氏復袁同禮等書》(二十二年七月十三日),《國聞周報》第十卷第三十三期(1933年8月21日)。《影印四庫全書 袁同禮張元濟各述態度》,天津《至公報》1933年8月18日第一張第四版]
而故宮博物院對此也頗有興趣見:“影印四庫全書,另有故宮博物院與中心藏書樓之爭。據本月九日上海《時勢新報》載故宮博物院藏書樓長江瀚氏之說話云:‘文淵閣四庫全書,向回本院保管,春間隨第一批古物運至滬上,當古物滯留浦口之時,教導部曾呈行政院將此書撥交中心藏書樓保管,后以關系嚴重,未能完成。旋即由中心藏書樓以影印名義,將此書版權回諸該館。事前未于本院聯繫,遂與商務印書館訂立合同,并由教導部提出行政院會議照案經由過程。是此影印念頭,已不純粹,而非簡略的學術題目也。本館為國度文明機關,影印本館保留之書,自當由本院主辦。但為將就現實,力求解救起見,除保存一切權外,均可妥協。乃將中心藏書樓與商務印書館簽署之合同,修正數條,提交本院理事會決定經由過程。’”[《補白:江瀚談影印四庫全書》,《國聞周報》第十卷第三十三期(1933年8月21日),另見《被影印之四庫全書 故宮仍留一切權 江瀚昨談題目之顛末》,《華北日報》1933年8月聚會場地9日]
陳垣
而教導部于8月14日收回聘書,聘陳垣、傅增湘、李盛鐸、袁同禮、徐鴻寶、趙萬里、張允亮、張元濟、董康、劉承幹、徐乃昌、傅斯年、顧頡剛、柳詒徵、張宗祥、葉恭綽、馬衡等十七人,為編訂四庫全書未刊珍本目次委員會委員[《四庫未刊珍本編訂目次委員聘定》,天津《庸報》1933年8月15日第一張第二版。《補白:袁同禮覆張元濟書——為影印四庫全書事》:茲聞編訂目次委員會,業已組織成立。《補白:四庫全書未刊珍本編目委員會》,《國聞周報》第十卷第三十四期(1933年8月28日)]顧頡剛實在當了掛名委員罷了,據其1933年9月9日誌:“今天《四庫全書》委員會閉會,守和來邀,予亦未能往。”(《顧頡剛日誌》卷三,第86頁)
8月20日《北平晨報》頒發社論《不用影印四庫全書》,以為四庫全書對于古代學術缺少利用之功能,主意“選印佳作,零丁發行,不成所有的影印,更不成整部出售”。8月21日天津《至公報》也刊有《對籌印四庫珍本之盼望》,此中說起“其后南北學者董康李盛鐸等兩次致書教導部王部長,進獻看法”。8月22日天津《益世報》也頒發了《關于影印四庫未刊珍本》(《國聞周報》第十卷第三十四期,1933年8月28日)。而北平藏書樓還在館刊七卷五號刊發了《影印四庫全書專號》。
冷廬主人在《評國立中心藏書樓準備處編“景印四庫全書未刊本草目”》一文說起:“國立中心藏書樓準備處編有《影印四庫全書未刊本草目》,選經史子集四部,共三百四十三種,都若干卷。前有例言四則,后附‘質疑目次’五十二種。惜編者缺少圖書目次學知識,自該草目公布后,即有董授經傅沅叔葉玉虎諸師長教師聯名致書教導部交流,曾有激烈批評之處。”(文后署有寫作每日天期:“二二,八,二十六,于北平”,《國聞周報》第十卷第三十六期,1933年9月11日)董康后來又曾致函教導部,對關于影印四庫全書提出過詳細改良看法書(《補白:董康函陳教部關于影印四庫全書看法書》,《國聞周舞蹈場地報》第十卷第四十期,1933年10月9日)。